总有一场雪,为你而来
好看
春夏秋冬,一季一景。我们轻嗅过百花的芬芳,看过夏天的星火萤虫,捡拾过秋天的金黄落叶。冬天是寒冷与肃杀,也是暖阳与诗意。千百年来,描写冬天的诗很多,有孤独如寒江独钓,有辛苦如风雪夜归,有银装素裹的世界,也有故作飞花的雪。几万年来,祖先们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苦寒来临,我们可以赏梅,可以玩雪,可以隔窗看江河封冰。然后,煮一壶老酒,围炉畅谈……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被称作“千年孤独”的诗。在寒冷寂灭的江面上,破冰垂钓。也许钓者不是为鱼,而是享受这种孤独。在“举世皆浑我独清”的官场上,被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宁愿去独自清苦也不愿随波逐流。“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独与清冷的底色上,是一个人的清高。傲骨不朽,是中国文人的秉性。千年孤独代代传承的,是忧国忧民的不朽精神。
梅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政治上更有作为。由他主导的“熙宁变法”,几乎超前当世千年。可惜,变法最终触动权贵阶层的利益最终失败。在任何时候,改革都不容易。更何况是在千年前,如此大幅度的改革。朝堂上有附和者,亦有明确反对者。但不论哪一派,都很难真正理解变法的精髓。此时的王安石一如凌寒的梅花,独自盛开。在万物肃杀的深冬,洁白的花朵几乎与皑皑的白雪融为一体。但梅花自有的馥香,在这个凄冷的冬天飘向远方。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2023年暑期上映的《长安三万里》,就是以高适的视角去看李白、杜甫、王维等一众璀璨的明星。出自军功世家的高适,读书乏力,但武功高强。一杆长枪,在战场上杀敌无数,是有唐以来第一个以军功封侯的诗人。少年时候意外邂逅诗仙李白,从此进入唐诗的圈子。也许是受李白的影响,这首《别董大》是在悲凉郁闷的氛围内,去寻找暖暖的感觉。天色阴沉,大雪飘舞,如此别离,一般人都会心生惆怅。但诗人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就此离别后,遥远的地方会有人热情相迎,为你接风洗尘。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初读这首诗,总会沉浸在一片凄冷与孤寂之中。冬日昼短,眨眼间就是晚上。苍山的轮廓显得更加遥远,而孤立的风雪中的小屋显得孱弱。就在这个时候,篱笆门里传来狗的叫声,一定是有人冒着风雪深夜赶回。诗歌的另一个层面,则是画外的想象:家人开门,迎入暖屋。远行的人感受家的温暖,而在家的人终得心安。一家人围在餐桌旁,热腾腾的饭菜溢满小屋。此情此景,是人生难得的温馨画面。
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
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
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
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
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
北风雨雪恨难裁。
这是诗仙李白的诗,描述北方的冬天,可谓苦寒至极。我最喜欢的一句是“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天阴似铅,鹅毛雪片从天空飘落。而后雪越来越大,一如《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雪下的正紧”。在户外,不怕雪片打湿衣服;在室内,依然能听到密集的“簌簌”声。雪夜一般都能睡得香甜,期待次日开门,必是银装素裹的世界。
雪是上天对北方人的偏袒。大雪过后,也许路面很滑影响出行,也许会压塌牛羊的草棚,但不影响人们对雪的爱。孩子们的兴奋写在脸上,在雪地里奔跑玩耍,堆雪人、打雪仗。大人扫雪热一身汗,停下来也会忍不住团一个雪球……这个冬天,哈尔滨火了,因为雪;山东的威海也火了,厚达几十厘米的雪,成了这个冬天玩乐的噱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