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现象

好看Daily
“苏超”全称是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参赛队是江湖人称“十三太保”的江苏省13个城市。在“苏超”人气一路飙升的同时,江苏各个城市也在不断更新打法,从“制造流量”转变为“承接流量”,接住了“苏超”传来的一记记“好球”——由最初网络造梗的1.0版本,升级至文旅整活的2.0版本,再翻新迭代到文商体旅展(展览)演(演出)深度融合的3.0版本,串联各个业态、要素,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和发展动能。
网络数据显示,苏超第六轮比赛期间(7月5日至6日),徐州、宿迁、淮安、南京、扬州、镇江等6个主场城市的外地游客购物消费同比分别增长43.9%、38.8%、34.3%、29.7%、21.8%、15.8%。自5月10日开赛以来,“苏超”观众人数一路攀升——6月15日,徐州队主场对阵镇江队时首次突破3万人;6月29日,苏州队主场对阵扬州队达到43617人;7月5日的60396人再次刷新纪录。
要问“苏超”有多出圈,官方部门——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在对省内3189位常住居民开展专题调研后,给出的答案是:在关注“苏超”的人群中,非传统球迷群体占比近八成。 随着“苏超”越来越受关注,各个城市的目光悄然由“制造流量”转向“承接流量”。它们整活花样逐渐翻新升级,从网络疯狂造梗的1.0版本,升级至文旅整活的2.0版本,而后又迭代至力促文商体旅展演深度融合的3.0版本,不断创造更加多元、覆盖更多业态的复合式消费场景,全力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1.0版本:网络造梗助力赛事破圈 赛场上拼实力,赛场外造热梗:徐州与宿迁的比赛,被冠以跨越千年的“楚汉争霸”;“盐水鸭VS水蜜桃”形容的是南京无锡之战;常州队接连失利,网友调侃“未能保住最后笔画,常州变‘〇州’”;南通与南京的较量被戏称为“南哥之战”。作为官方自媒体的“南京发布”直接下场“玩梗”,用一句极言江苏“散装”的“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作为标题,将这场“造梗大赛”推至高潮。在层出不穷的热梗烘托下,“苏超”热度急升成为现象级全网狂欢。
2.0版本:文旅整活形成“互相导流” “苏超”不仅仅是足球赛事,还是一场城市形象的立体展示。各城市以赛事作为平台,推出各种文旅优惠措施,吸引市民前来观赛、打卡,且“整活”花样翻新,多个地方将单一的免景区门票扩展到旅游、餐饮、住宿领域,且覆盖常规赛甚至整个联赛,面向省内所有其他城市的市民,事实上形成“互相导流”的局面,从而将体育竞技转化为文商旅体消费的协同增长。
3.0版本:力促文商体旅展演深度融合 6月中下旬以来,江苏多个设区市的党政主官相继部署,将“苏超”列为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力图充分利用赛事的撬动作用,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主场效应升级为经济效益。其中,南京、南通等城市提出,以“全域是主场”的理念接住赛事流量,并积极探索“苏超 演出”“苏超 展览”等业态,推动文商体旅展演深度融合,激活其中蕴藏的巨大潜力和乘数效应。
“苏超”没有一场球是好踢的,笑点也是不低的。赛场上,涌动着前所未有的足球“爆肝”,赛场外,双方你输我赢的厮杀,成就了一场“梗王争霸”,江苏13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充分“自我表达”。 文章来源:(1)“十三太保”整活不断 “苏超”为什么能火出圈?——央视新闻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沧元图》隐藏剧情
1673
73474 已阅读
释放狂野,征服沙海!
9559
80028 已阅读
为什么水默能“单飞”
2513
21687 已阅读
虞书欣竟是隐藏学霸
8403
98539 已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