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好看
凤是综合了12种动物特征的组合,和龙一样,是人们根据神话传说和图腾崇拜想象出来的一种鸟。在青铜器时代的商朝,凤就被誉为祥瑞之物,凤纹称为夔凤。春秋时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两只凤凰相互应和鸣叫成了夫妻和睦的象征,也称“鸾凤和鸣”。
隋唐以后,凤纹成为皇室专用题材,中国人自古就喜欢成双成对,在纹样运用中大量使用双凤纹对称构图。将两个相同的物象在一个画面中相互回旋、顾盼组成,称为“喜相逢”。宫中妃嫔用的宫扇,宫殿上的瓦当,梳妆用的铜镜上,都有双凤纹样,也基本为喜相逢构图模式。宋《太平寰宇记》载“宋武帝西下梁山,过乌江有双凤翔于盖,群臣咸呼万岁,乃立双阙于梁山。”宋代,双凤纹样更加流行,两只凤凰首尾相接,顾盼相随,翩翩飞舞。
定窑双凤纹也是喜相逢构图的飞凤,刻花双凤纹受工艺限制,两只凤鸟相视齐飞,画面单纯素净,没有任何衬饰。更多的是印花双凤纹,与牡丹、莲荷一起,称为双凤穿花或双凤衔花。各种飞凤造型亦有不同,尤其是尾羽,两根长长的主尾羽,由双钩线组成,呈优美的S形,作交相回卷状,两侧次尾羽相簇拥,欢欣竞舞。
还有一种由簇拥的像花瓣又似朵云组成的飘逸悠长的尾羽,多和云纹相组合,为双凤穿云纹,和北宋《营造法式》中的官颁双凤纹样有异曲同工之妙。宋《宫沼纳凉图》中妃嫔身后侍者手执的宫扇上也绘有双凤穿云纹,如宋欧阳修诗句“生绡画扇盘双凤”,即是此种双凤纹的描绘。
双凤纹,喜相逢构图的形式,既有委婉柔和的动态美,又不失和谐均衡的对称感,是天下太平、万国咸宁的祥瑞征兆,其中蕴含着中国人两千多年传统的“和”文化精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