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一档旅综的本质
好看
《花少7》紧扣旅行游学主题,《花少7》前两期出国游的目的地在非洲,七位嘉宾前往马达加斯加的多个不同城市,通过镜头带观众参观了狐猴岛、曼塔迪亚国家森林公园、蝴蝶谷、猴面包树大道等特色美景。而意外状况频出的旅途也能够完美展现群像的魅力,露营地集体看星空,在夜色下享受音乐;深海追鲸鱼,晕船也是增进感情的机会,确实与“北斗七行”凌晨追日出、深夜看极光、冰岛等鲨鱼的行动不谋而合,都是通过美丽的风景和美好的感情治愈观众。
另一方面,探索交流文化、文明,《花少7》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探访袁隆平杂交水稻示范中心项目,通过水稻培育项目来展现中国“一带一路”共建的成功,升华节目立意和内核。节目中,明星嘉宾在烈日下参与割水稻、打稻谷等农活,坐在田埂上歌唱《明天会更好》,利用自身影响力去传播杂交水稻援非事业、传递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确实给到了观众不一样的思考和体会。可以说,《花儿与少年·同心季》的“同心”,既是七位嘉宾的群像“同心”,也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同心”。
作为一档综艺节目,《花少7》也并没有失去娱乐性,在七位明星嘉宾组成的浓缩微型人际圈中,同样有值得挖掘的群体社交话题,最典型的就是“淡人”人设。“淡人”其实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社交标签,一般是指情绪管理到位、交往边界清晰、拒绝人际纠纷的群体,恰好就是七位嘉宾在社交过程中的真实写照,因而节目一开始就打出了“全员淡人”的标签。情绪稳定的“社交淡人”正是当下互联网上非常讨喜的一种性格,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戏剧张力,但相对而言更符合时代群体特征,更能够折射出现实社会生态下人群的新型社交关系,引发观众对于群体社交的思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