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其耐旱的阿拉伯羚
好看
阿拉伯大羚羊,又名阿拉伯羚、阿拉伯直角羚羊或阿拉伯剑羚,是长角羚属中最小的成员,栖息在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及草原。
20世纪70年代初,阿拉伯大羚羊在野外已经灭绝,但在动物园和私人保护区内得到了保存,1980年开始被重新引入野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2017)列为:易危(VU)
▲阿联酋迪拜沙漠保护区内的阿拉伯大羚羊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偶蹄目
科:牛科
属:长角羚属
种:阿拉伯大羚羊
▲以色列的Yotvata Hai-Bar自然保护区内的阿拉伯大羚羊
物种概述
中文名:阿拉伯大羚羊
英文名:Arabian oryx
学名:Oryx leucoryx(Pallas, 1766)。
外形特征
阿拉伯大羚羊肩高约1米,重70公斤。它们的毛色接近雪白色,腹部及脚都是棕褐色的,在头部及颈部交接处、前额、鼻子及由角经眼睛至口部都有黑色条纹。雄羊及雌羊都有直立或略微弯曲的环形角,长达50-75厘米。
▲以色列Yotvata Hai-Bar自然保护区,羚羊牧场
生态习性
阿拉伯大羚羊不在栖息地游荡或进食时,会在灌木或树下的地上挖坑休息。它们能够侦测及前往下雨的地方。
阿拉伯大羚羊喜欢在砾石沙漠或坚硬的沙地中活动,它们的速度和耐力可以保护它们不受大多数掠食者以及大多数徒步猎人的伤害。
在沙特阿拉伯的沙漠中,它们曾经出现在较软的沙丘和山脊之间的平地硬沙地区。
它们单在阿曼的分布地就超过3000平方公里。
群族由不同的性别成员组成,总数介乎2-15头,也曾出现过超过100头的大群族。
单身群不会出现,单一领地的雄性也很罕见。
▲在捷克共和国德弗尔-克拉洛韦动物园内
阿拉伯大羚羊性格温和,一般都不带有攻击性,故群族可以和平共存。阿拉伯大羚羊的群族之内社会架构简单,它们会与其他群族成员保持视觉接触,其他雄羊会负责照顾群族的成员及外围的雌羊。当分散后,雄羊会回到群族最后出没的地方,直至其他成员回来。亚成的雄羊是独居的,通过姿态展示在群内建立起统治等级,避免了长而尖锐的角可能造成的严重伤害的危险。雄羊及雌羊会用其角来保护地盘的资源,免受外来者侵害。
除了人类以外,阿拉伯大羚羊的天敌只有狼。圈养下或在良好的野外环境,它们凡寿命可以达20岁。
在干旱的季节,它们会受到营养不良及脱水的威胁。雄羊之间的斗争、蛇咬、疾病及洪水遇溺都是一般令它们死亡的原因。
阿拉伯大羚羊的饮食主要由草类组成,但它们吃的植被种类繁多,包括芽、草药、水果、块茎和根。它们的群族会跟随雨水去吃新长出来的植物。它们可以几个星期不喝水。研究发现,它们主要吃针禾属的植物,其花朵有高含量的蛋白质及水分,而叶子与其他植物似乎是更好的食物来源。
地理分布
历史上,阿拉伯大羚羊可能遍布中东大部分地区。
在19世纪初,西奈半岛、巴勒斯坦、外约旦、伊拉克的大部分地区和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仍然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它们的分布范围被推回到沙特阿拉伯,到1914年,只有少数人在该国以外幸存。
到了1930年代,在约旦也有一些报告,但到了1930年代中期,仅存的种群在沙特阿拉伯西北部的纳福德沙漠和南部的Rub' al Khali。
保护状况
1930年,阿拉伯王子和石油公司职员开始用汽车和步枪猎杀阿拉伯大羚羊。狩猎规模不断扩大,据报道,有些狩猎活动使用了多达300辆汽车。到20世纪中叶,北方的阿拉伯大羚羊实际上已经灭绝。1972年,据报道,在重新引入之前,野生的最后一只阿拉伯大羚羊已经灭绝。
1986年,阿拉伯大羚羊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2011年,阿拉伯大羚羊成为第一个恢复脆弱状态的动物。它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2016年,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估计为1220只,其中包括850只成熟个体,全世界人工饲养的数量为6000-7000只。
阿拉伯大羚羊于1972年前就差不多被猎杀至灭绝。于1982年初期在阿曼就开始了重新引入的计划,但数量仍然由1996年的450头下降至2003年的106头,这是因非法的捕猎及在沙特阿拉伯群族的壮大所致。在沙特阿拉伯的数量就由1997年的400头增加至2003年的700头,连带以色列的群族也有所增加。于2007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就在阿布扎比放生了100头阿拉伯大羚羊,目标是于2012年引入达500头。
凤凰城动物园也在保护阿拉伯大羚羊的保育工作上出一份力。于1962年,她们开展了第一个饲养阿拉伯大羚羊的计划。最初开始时只有9头,至今已有超过200头。这些饲养的阿拉伯大羚羊被送往其他动物园开展新的群族。到了1990年,它们的数量就有超过1300头,包括112头饲养的被重新送到野外。
于2007年6月28日,阿曼的阿拉伯大羚羊保护区成为第一个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除名的世界遗产。理由是因阿曼政府大幅减少其九成的面积,用来开采石油。遗址上的阿拉伯大羚羊数量已经从1996年的450只减少到2007年的65只。现在,该遗址上只剩下不到4对繁殖的羚羊。
▲阿联酋阿布扎比酋长国东部地区的阿尔艾因动物园
知识
一只名为 "Orry(奥利) "的阿拉伯大羚羊被选为2006年多哈亚运会的官方运动会吉祥物,并出现在中东航空公司卡塔尔航空的飞机尾翼上。它是约旦、阿曼苏丹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和卡塔尔的国家动物。
希伯来文的“רֶאֵם”可能就是指阿拉伯大羚羊、已灭绝的原牛,又或是其他有角的哺乳动物。在《钦定版圣.经》中,这个字被译为独角兽,而独角兽的传说可能都是源自阿拉伯大羚羊。亚里士多德和老普林尼认为,阿拉伯大羚羊是独角兽的 "原型",从某些角度推测来看,独角兽的神话可能是基于失去一只角的大羚羊。因独角兽这种动物似乎只有一只角,而不是两只角,又考虑到阿拉伯大羚羊的角是由无法重新生长的空心骨构成的,如果一只阿拉伯大羚羊不幸失去了一只角,在它的余生中,它将永远只有一只角。
阿拉伯大羚羊的学名“Oryx leucoryx”,来自希腊语orux(羚羊或羚羊)和leukos(白色)。阿拉伯大羚羊在英语中也叫白羚羊(white oryx),在希伯来语中叫dishon,在阿拉伯语中叫maha、wudhaihi、baqar al-wahsh和boosolah。
普鲁士动物学家彼得-西蒙-帕拉斯(Peter Simon Pallas)于1767年将 "oryx(羚羊) "这个名字引入科学文献,将该名称应用于常见的羚羊,称伊兰羚羊(Common eland)为"Antilope oryx"(1767年)。
1777年,他把这个名字改成到了南非剑羚(Gemsbok)的身上。同时,他还将现在所谓的阿拉伯大羚羊描述为"Oryx leucoryx",并给出其分布范围为 "阿拉伯,或许还有利比亚"。
1816年,亨利-玛丽-杜克罗泰-德-布兰维尔(Henri Marie Ducrotay de Blainville)对羚羊进行了细分,采用Oryx作为属名,并将"Antilope oryx"改为"Oryx gazella"。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