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来福之葡萄纹

好看
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葡萄从异域传入中国。葡萄纹在中国图案装饰艺术中最早见于东汉,作为一种装饰纹样母题在唐代大放光彩。在此后的千百年间,葡萄因藤蔓绵延不绝,果实累累,被赋予久盛不衰、多子多福等吉祥寓意,成为民众喜爱的传统吉祥纹样之一,广泛应用于铜镜、织物、工艺品等装饰上。接下来一起欣赏下不同文物上的葡萄纹吧!
唐·海兽葡萄纹铜镜,又称珍禽瑞兽葡萄铜镜,厚0.7厘米,直径14.3厘米。 镜背伏兽纽,钮外以凸圈分为里外两区,均以缠枝葡萄为地纹。内区有五只海兽以不同姿态,在葡萄叶蔓间嬉戏玩耍。外区饰飞禽,点缀蜻蜓、蝴蝶等纹饰。缘口内斜,周饰如意头纹。镜面呈银白色,光亮可鉴。此镜异域葡萄纹与中国纹样交织,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表现,故有“凝结欧亚大陆文明之镜”之誉。
清末民初·沈正镐彩色木胎鹦鹉葡萄镜架,高29厘米,宽17.5厘米。 沈正镐,脱胎漆器创始人沈绍安之玄孙,漆工得之家秘,上光上色,尤其杰出,名重一时。此镜架为脱胎,透雕古铜色葡萄架,中间一双红鹦鹉对望,四周围绕缠枝葡萄,背面为三角型缀花架。在中国,鹦鹉是爱情的象征,和葡萄纹搭配,寓意夫妻和谐、多子多孙。
唐代是葡萄纹本土化的关键时期,通常与莲花、石榴结合形成卷草纹,以平面几何纹的形式进行设计与排布,呈现出写实规整的形态,装饰感极强且风格逐渐本土化,葡萄纹也与禽鸟结合,形成“陵阳公样”式样,如唐代葡萄纹立凤团窠纹样。 宋代,葡萄纹常见于绘画中,与花虫相配,以折枝花鸟表现宋代生活审美情趣,具有写生风格,完全的本土化了,同时影响了明清时期葡萄纹的表现形式。 明清时期,流行缠枝葡萄纹,描绘了葡萄结籽累累的形态,表现“多子多福”“富贵长寿”等寓意,这时的葡萄,已经由最初的“异域的奇珍异宝”转变为了“美好的象征”。
文章来源:(1)异域来福之葡萄纹——福建博物院
展开剩余4
相关推荐
为什么袋鼠只能向前跳
3
阅读:3472
7760
阿贝贝情节的背后
3
阅读:3296
6934
摩托爱好者必看
5
阅读:5137
6662
游泳促进长高?
3
阅读:2863
6078
羽毛球高手技巧
5
阅读:5043
8254
沙滩排球的魅力
3
阅读:3436
2321
“世界的瑰宝”
5
阅读:8143
828
高尔夫的禁忌
6
阅读:3877
4474
超模的初秋穿搭
4
阅读:2364
8376
拿角色说话!
3
阅读:7866
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