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圣依暴露太多了
好看
黄圣依大概也没想到,《是女儿是妈妈》竟然成为了《再见爱人》的前传。而她与母亲的相处则成为某种“说明书”,完美解释了《再见爱人》中,她为何对杨子能够做到如此理解与包容。
节目播出第一期,两人的相处细节便顶着“窒息”的标签,被送入舆论场,黄圣依的母亲邓传理更是以“控制欲极强、且固执己见”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线中。退休之前,邓传理曾是一名报社编辑,黄圣依形容母亲为:“从工作到生活里,她都致力于传播真理,这就是她的人生说明书”。节目中也不例外,一方面,邓传理将自己的经验奉为圭臬。她称自己的养育案例曾在上海国际妇婴保健院,得到过非常好嘉奖,且“非常行之有效”。在与陈梦的母亲交流时,最好奇的也是对方如何能够培养出一名世界冠军,试图从中得出某种养育方案。
另一方面,对于黄圣依这个教育成果,她却并不满意。她总会下意识否定黄圣依的每个建议和决定,试图拿回“主动权”。小到穿衣,大到家里要不要请阿姨,她都会与黄圣依展开一番决不妥协,且夹杂着中文、英文与上海话的辩论。对于邓传理而言,这种控制早已成为某种惯性,毕竟在黄圣依读大学以前,人生中的所有决定,都是由父母做出的。当被问道黄圣依是否喜欢这些决定时,邓传理回答:“兴趣都是可以培养的,她不接受也得接受,决定权在我们。”一档综艺,将黄圣依过去的重构打回原形,无论是与杨子还是与母亲邓传理的相处,两段亲密关系,将黄圣依被控制的人生全方位展示。某种程度上,黄圣依想要的“自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但对黄圣依而言,相比成名,这一切更像是一个自证的过程。她在自传中讲起决定成为演员时的心境:“我脑海里总有一个念头,终有一天妈妈会为我今天的选项自豪,我也会带着自己的成绩荣归故里,我想向妈妈证明,自己这件事可以做好,那件事也可以做到,想要不断的证明自己。”在与母亲这段典型东亚亲子关系中,“自证”成为黄圣依最大的课题之一,这一度是她前行的动力,同时,也成为了她人生的局限。甚至在日后,影响到了她的择偶观。
对于黄圣依而言,长久被父母控制,让她迫切的想要自由,但另一方面,这种控制又让她产生惯性,成年后在做决定时,她总是需要某种推力。这样的心态投射到亲密关系中,让她对擅长控制的杨子,充满崇拜与依赖。如今看,彼时杨子身上所贴的标签,确实“金光闪闪”:中国巨力集团执行总裁,身价过亿,开超长悍马。很长一段时间里,黄圣依总坚信杨子是万能的、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我喜欢听杨子说话,也相信他的工作能力,我相信他10年副总裁的工作经验,让他能够一眼看透每个人的本质,我挺佩服他的。”
出道至今,无论是最初与星辉公司的对峙,还是与杨子长达多年的恋爱传闻,到近些年综艺节目上的各种表现。黄圣依的人生里,相比演技圈,似乎舆论场才是她更熟悉的地方。在这些事件中,黄圣依被塑造为一个灵气消失、总被控制、又随时可以妥协的形象。随波逐流,没有主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形象,未尝不是被“构造”的黄圣依,身处其中,或许她早已找到平衡,乐在其中。也或许,真正的黄圣依如何,观众们永远无法真正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