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学霸”
好看
父亲是男高音歌唱家,母亲是声乐教授,黄子弘凡在成长过程中更多接触到的是古典乐和民乐,而他却在进入伯克利音乐学院时选择了现代音乐制作专业。与从前相比,当下的流行音乐发展得更加场景化、碎片化——从 CD、广播和电视音乐节目变成了流媒体与短视频,摇滚、R
“音乐其实是时代的产物,不能脱离当下的语言”,在分众化而日新月异的市场中,黄子弘凡表达了自己的音乐态度:“也许回到 20 年前,我们会非常崇尚从技术层面来看很厉害的音乐,但在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的音乐兴趣取向都更自由,判断一首歌是否好听的理由也更主观,而我想带给大家的,是那种能够让人感受到快乐的音乐!”
对自己的作品定位有着明确而清醒的认知,这让黄子弘凡的音乐既具备流行框架下的感染力,又藏着个人表达的巧思——“我的歌曲其实并不倾向选那种更利于社交传播的、简单或者反复的结构,就像‘Sillage’,它就不是特别标准的流行乐结构,C 段会比较跳脱一点。”这首生日单曲很好地体现了他的创作态度,“它包含着我对音乐的理解,对大家的祝福,同时也是我对生活的看法。”
这正是黄子弘凡想强调的,他的专辑《除了快乐禁止入内》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发心。从 5 岁时初次被一段莫扎特钢琴曲击中内心,收获关于音乐的第一份感动,到在求学路上、舞台历练中的逐步体会,他明确了音乐的意义不只关乎声音、技巧,而是要用它讲故事、用它塑造情绪。于是,黄子弘凡正在用他的作品,把个人的感受,转变成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与传播快乐的体验。
在自己的演唱会点歌环节中,黄子弘凡还总会根据城市与听众情绪设置不同细节。《天赐的声音》落幕后,他在天津场演出中设计了与节目相关的点歌环节,表演了《推开世界的门》和《那些喊给天空的》,这满足了大家聆听节目歌单“现场版”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