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不走的底气
好看
《无忧渡》里曹骏饰演的豹妖子空,那场不足五分钟的打戏里,他握着长枪旋身跃起,枪尖划破空气的弧度利落得像一道闪电,落地时膝盖微沉的缓冲带着常年练家子的稳,就连转身时眼角眉梢那点妖性与少年气的糅合,都像从骨头里长出来的。弹幕里一片“惊为天人”:“这身段,内娱还有谁?”“明明是配角,却把高光焊在了身上。
曹骏的“翻红”,总带着点“不疾不徐”的意味。小时候演《宝莲灯》里的沉香,他是国民度拉满的童星。可长大后再出现在镜头前,他没借着童年滤镜急着抢流量,反而一头扎进了“沉淀”里。有段时间他几乎淡出大众视野,后来在访谈里才说,那几年跑了无数剧组试戏,被拒绝是常态。“人家说我‘太素’,没有记忆点。”他没抱怨,转头报了武术班,每天雷打不动练三小时,从基础的扎马步到复杂的兵器套路,硬是把自己练成了“行走的武打教科书”。
《演员请就位》里,他演《无极》里的昆仑奴,为了那几秒跪地爬行的镜头,在后台反复琢磨“奴隶的卑微该藏在指节里还是眼神里”,最后跪在地上时,指关节泛白的用力,和抬头时眼里的隐忍,让尔冬升忍不住说:“这才是演员该有的样子。”
他从不追“爆款”,选的角色大多是配角:《龙游天下》里忠心护主的少年侠客,《底线》里隐忍的职场新人,《无忧渡》里亦正亦邪的豹妖……每个角色戏份不多,却都像在他心里生了根。这种“笨功夫”,在快节奏的内娱显得格格不入。可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一个演员愿意为三分钟的戏磨三个月,他的表演里就藏着别人偷不走的底气。
《凡人修仙传》里,他演的宋蒙只是几个镜头,却被夸“少年感爆棚”——那不是装出来的青涩,是常年习武练出的挺拔,是对角色理解透了的松弛,是岁月沉淀后的干净。这种“质感”,是急不来的。对一个真正的演员来说,“大火”是附加品,“被认可”才是初心。就像他自己说的:“能一直演下去,就挺好。”而我们该做的,是给这样的演员多一点耐心。不必催他开花,不必急着定义他的“红与不红”,只需要在他出现时,认真说一句:“这个角色,演得真好。”毕竟,内娱最缺的不是流量,是愿意慢慢生长的树。而曹骏,早已把根扎得很深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