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女时代”

好看
第30届白玉兰颁奖典礼上,宋佳凭借《山花烂漫时》中张桂梅一角夺得视后。当她站上领奖台,面对台下诸多同龄或更年长的女演员时,说了这样一段获奖感言:“我知道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是什么,我们选择站在这里不是因为我们有多么的年轻漂亮,不是因为我们把事业家庭平衡得很好,也不是因为我们穿了新一季漂亮的衣服,而是因为我们有创作的能力,我们有能力去成就一个作品,我们有能力成就一个角色。”那一刻,掌声不仅属于宋佳,也属于所有在光影世界中负重前行、以岁月滋养表演的女演员们。
而与这段话呼应的,无疑是整个白玉兰奖评选对中年女演员的关注与尊重。从宋佳、马伊琍、闫妮,到蒋欣、马苏、吴越,几乎每一位都代表了当下女性叙事中一种饱满、复杂、立体的“她”的可能。我们亲眼目睹了“中女”力量的涌现,看到了她们撑起剧作的情感核心,为女性叙事注入了新的生命。当中年女演员成为了叙事的引领者,她们所代表的既是女演员的另一个春天来临,更是女性观众找回自我认同的一次集体意识觉醒。
从前,大家称呼喜欢的女演员时,总免不了使用一些充满男性凝视或恋爱幻想的代词,比如老婆、女朋友,甚至“老公”。这些戏谑的称呼实则反映了大众对女演员的价值定位,普遍认为她们是欲望对象,是幻想伴侣,而非独立的个体。然而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女演员开始被观众亲切地称呼为“妈妈”了。最早,是在《你好!李焕英》上映后,张小斐饰演的李焕英一夜之间成了“国民妈妈”,在她的评论里常能“听取妈声一片”。不过彼时的“妈妈”,仍是传统意义上的母亲,是大众对李焕英这种理想化母亲的极致想象。
后来,随着中年女演员在影视剧中角色的多样化,“妈妈”的含义才发生了质的转变。不再只是温柔、包容的同义词,而是代表了坚韧、自洽、有力量的母性图腾。宋佳是这个语境里独具代表性的“妈妈”之一。在《山花烂漫时》里,她饰演了“以凡人之躯托举神性”的张桂梅,为女孩争取受教育权,影视化了社会层面上的“精神母亲”。到了《好东西》里,宋佳饰演的王铁梅更是典型的都市独立女性缩影,一个在婚姻崩塌、事业动荡中仍能找到自身尊严与方向的现代女性,打破了传统母亲固有的“牺牲者”标签。
马伊琍在《我的阿勒泰》里饰演的张凤侠,则是另一种“妈妈”的样貌。她松弛、通透,嘴上不饶人却心里敞亮,不知不觉间教会观众如何自我疗愈。当她对女儿李文秀说出那句:“啥叫有用,生你下来不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许多女性观众才真正开始意识到,这种“无用论”是自己从未获得过的自由。原来女人无需有用也配得上被爱,不够优秀也能活得坦然。无论王铁梅还是张凤侠,这类角色在过去几乎不可能在主流剧集中被塑造为“正面母亲”,但如今,她们成为引领女性叙事风潮的先锋。
而来到《小巷人家》里,闫妮饰演的黄玲和蒋欣所饰演的宋莹,更是解释了何为“妈味叙事”。黄玲表面温和实则内心坚韧,是小家庭里真正的中流砥柱;宋莹直率赤诚,不牺牲自我、不绑架子女,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她们组成的“妈妈CP”甚至是不少观众心目中的剧情主线,两人互相扶持、共育儿辈,将女性友谊升华为类亲情,用真实的生命力打开了一个新的女性谱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被观众喊“妈妈”,是女演员在这个时代最顶级的荣誉。大家喊的不是生理母亲,而是精神母体,是那个“愿意相信你,靠近你,并从你身上感知力量”的存在。只要这些女性角色依旧真实、有力量、有思想,“妈妈”这个词的承载者也一定会越来越多,最终让我们的荧屏更宽阔。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自制荔枝气泡饮教程
1038
97555 已阅读
跟着三只松鼠打卡中国
1637
99056 已阅读
易烊千玺客串引回忆杀
9307
6874 已阅读
钟楚曦粉纱裙美到心颤
2583
78690 已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