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鹿种类

好看
鹿杂谈 常常有人问起四不像是梅花鹿吗,也常常有人分辨不出鹿和鹿之间的区别。今天就和大家好好盘点一下,日常经常听说或者见到的鹿的种类吧。
1. 麋鹿
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传说中姜子牙的坐骑便是它。 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千多年前,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汉朝以后逐渐减少,它们曾在中国生活了数百万年。 麋鹿是鹿类动物中较温顺的一种,性好合群,善游泳,主要以禾本科、苔类及其它多种嫩草和树叶为食。 2. 驯鹿
驯鹿(学名:Rangifer tarandus),又名角鹿。是鹿科驯鹿属下的唯一一种动物。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长角分枝繁复,有时超过30叉,蹄子宽大,悬蹄发达,尾巴极短。驯鹿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环北极地区,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在中国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中国鄂温克族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 就历史而言,鹿类与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大约在 200多万年以前,地质上称之为更新世后期,分布在欧亚大陆上的驯鹿曾是人类主要的食物之一。那时的人类主要依靠捕食驯鹿吸取营养,维持了大约有几千年。所以,人类的祖先总是把鹿视为圣洁,赋予了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西方也是如此,他们让鹿给圣诞老人拉车,给孩子们送礼物。 3. 驼鹿
驼鹿(英文名称:moose):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动物。驼鹿的名称取意于其肩高于臀,与骆驼相似,以雄性的掌形鹿角为特征。驼鹿为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食草动物,单独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晚活动。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和北美洲的北部。不同亚种的毛色有所不同。 驼鹿是世界上体形最大和身高最高的鹿(注:长颈鹿不属于鹿科),一般体长为200-260厘米,肩高160-240厘米,比大多数犀牛都高;中国的体重一般400-600千克,但产于北美洲的体长都达300厘米,大多数体重可达700千克,最高记录为1000千克左右,堪称鹿类中的庞然大物。 4. 马鹿
马鹿(学名:Cervus elaphus)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共有10个亚种,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 马鹿的祖先最早出现在中新世期间的欧亚大陆,化石记录在1200万年以前。源自一种已经灭绝的被称为爱尔兰麋鹿(Megaloceros)的物种。马鹿的角很大,只有雄兽才有,而且体重越大的个体,角也越大。雌兽仅在相应部位有隆起的嵴突。 马鹿的鹿茸是中药材,性温。分为东北马鹿和西北马鹿。东马鹿茸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表面有棱,多皱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 5. 梅花鹿
梅花鹿(学名:Cervus nippon)是一种中小型鹿,体长125至145厘米,尾长12至13厘米,肩高70至95厘米,体重70至100千克。毛色夏季为栗红色,有许多白斑,状似梅花;冬季为烟褐色,白斑不显著。颈部有鬣毛。雄性角长达30至66厘米。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梅花鹿在日本数量众多,且个体数仍在不断增加,同时,分布在俄罗斯和台湾的鹿群数量也保持稳定,使得梅花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低危。但在朝鲜和越南,种群面临灭绝的危险。在中国,由于捕捉猎杀过度,野生的梅花鹿数量极少,分布范围呈现分散化,被列为濒危动物 。在东北辽宁,吉林等地有人工养殖梅花鹿,养殖数达数十万只,市面上的梅花鹿产品皆是人工养殖而来。
梅花鹿茸是梅花鹿的幼角,和马鹿茸一样,两者虽然都同属于滋补佳品,但是以梅花鹿茸最为珍贵,无论价格上还是功效上,都在马鹿茸之上,梅花鹿鹿茸尤以“二道杠”鹿茸最为珍贵,性价比最高。 梅花鹿鹿茸含有比人参更丰富的氨基酸、卵磷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以其补精髓,助肾阳,强筋健骨的功效而著称。一般用于一些男性疾病。此外,梅花鹿鹿茸对于人强壮身体、抵抗衰老有着奇特的作用,所以历来受到人们的欢迎,被称为自然界养生的又一珍宝。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爆梗还是爆歌?
449
84597 已阅读
林俊杰自曝心脏出问题
1158
46227 已阅读
让你在家实现雪糕自由
3207
21290 已阅读
自制夏日冰淇淋合集
6087
4908 已阅读